坚信爱会赢 —记战斗在抗疫第一线的白衣天使们系列报道三

 

 

坚信爱会赢

 

—记战斗在抗疫第一线的白衣天使们系列报道三

 

2020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中华大地肆虐。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医护人员逆行渡厄,不顾个人安危,义无反顾地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一道“救死扶伤”的钢铁长城。

当前,全面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进入关键时期。南京市第二医院作为江苏省、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定点收治医院之一,广大党员无所畏惧、冲锋在前,发挥专业、坚守岗位,彰显了共产党员先锋本色,展现了共产党员担当作为。腊月二十七,马彧婉作为第一批护理人员进入隔离病房,至今未归。大年初一,马彧婉的妈妈作为社区工作者,开始疫情风险排查工作,至今未停。怕年幼的孩子担心,马彧婉只骗他说在院值班。当宝宝在媒体报道中看到她的身影时,担心的流下了眼泪。隔离病房的护士长汤静,她的工作包括筹备物资、病房管理,护理质控、院感监督,还要负责团队心理和生活支持,协调医护合作....汤静笑称自己是“病房的管家婆”,方方面面都得管一管。为完成病房筹备,有一次汤静和同事们在病房里搬运了近20张病床,7个小时下来,脱去隔离服的她差点虚脱。“大家都很团结,不计个人得失。”谈到抗疫工作,汤静说“没什么多想,出自己的一份力,这是党员应该做的。”

汤文是2003年经历过非典疫情的资深护理人员,此次第一批进入新冠肺炎隔离病房。123日接到医院电话,她顾不上刚刚手术不久的老父亲,和爱人简单交待了几句就离开了家。父亲1月份因车祸脊柱压缩性骨折住院,近期本应术后复诊,但因汤文进驻隔离病房,此事也被耽搁了。汤文没有告诉父亲去隔离病房的事,担心影响老人身体恢复。“现在打电话都不敢用视频,怕他们看到我脸上的口罩压痕。”率先垂范,汤文进入隔离病房后第一个班就上了6个小时,她从病房出来以后,不仅全身湿透,嘴唇青紫,接近缺氧状,但是她说:“我必须坚持,我是前辈,要给大家做个榜样!”

杨雪梅曾经作为中国(江苏)援塞抗疫医疗队队员,远赴西非参与抗击埃博拉疫情。此次疫情发生后,她立即赶回医院,参与院感培训。当天培训的人员很多是第一次参加抗疫任务,穿脱隔离衣的经验也很少,杨雪梅分享援非时的经验,仔细演示穿脱隔离衣的步骤,反复进行穿脱隔离衣的演练,确保大家掌握穿脱流程及每一步操作要点。杨雪梅的爱人因为疫情的原因需要24小时呆在单位,保证生产任务。她说:“我和爱人都是几班倒,休息时间总是错开,所以电话都经常打不上,进入隔离病房后就没有微信联系了。”

随着疫情日趋严峻,梅山医院门诊孙莉护士长明显感到肩头的责任重大,从121开始,门诊预检、发热门诊便成了她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个春节是她工作26年来最忙碌的一个节日,因为连续高强度的工作,她的腰椎疾病又发作了,每天下班她总是挺着僵硬的腰、拖着疲惫的步伐回家。因为防控任务重,她将年幼的女儿送到妹妹家,自己一心扑在工作上。节日期间,和同住一个小区的父母一家都没能在一起吃个团圆饭。

自疫情爆发以来,南京市中医院护理人员迅速投入到防治工作中,以必胜的信念,专业的态度,敬业的精神,规范的技术投入到“新冠”防治工作中。重症医学科护士杜咪主动请缨加入南京首批援鄂医疗团队,她说:“我是一位重症医学专科护士,我擅长的就是危重症护理,并且我还年轻,没有结婚,没有孩子,我可以去前线。”随后,医院第二批援汉预备队6名护理人员也迅速集结,随时做好出征准备。


南京市中医院浦口分院ICU护士吴燕是第一批江苏驰援武汉医疗队成员。这一批江苏来的7个人一起进了隔离病房,真正的一线,大家信心满满、干劲十足。为了增强抵抗力,他们互相注射了日达仙。上一线的前一晚,吴燕写了一封入党申请书。时间仓促,写的简短,但字里行间涌现的,是大无畏精神和溢于言表的自豪,

她写道:“我是一名护士,面对突发的新型肺炎疫情,救死扶伤是我的天职;面对困难,挺身而出是我的责任;我为有幸成为驰援武汉抗击疫情队伍中的一员而倍感自豪。”24日,她第一次进了隔离病房,上的是九点到一点的班。护士长安排了一个老师带她,负责的是两个病人,一个清醒、一个昏迷。主要做的是无创呼吸机使用观察,氧疗,输液,吸痰,肠内营养等,针对清醒的病人做好心理护理,满足病人的合理需求。她说:“希望我们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帮到他们的忙。”每天,她都能收到来自南京的关心与问候,她也想念南京、想念家人,但是,她知道肩上背负的使命与责任,她说:“南京啊,等着我回来!”

在疫情面前,有一种英雄主义,叫护理!护理人员无私无畏的奉献是严寒中的温暖,是春天马上要来的拂面春风,是爱和希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