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护理专业委员会组织“红心向党”主题党课小结

 

 
 
 
南京护理学会肿瘤护理专业委员会组织“红心向党”主题党课
 
 
为进一步加强肿瘤专委会党员委员党性教育,肿瘤专委会于615日组织“红心向党”线上党课活动。
 
    
本次活动由肿瘤专委会王莉娜副主任委员主持
 
孟爱凤主任委员作《学党史、践行动,推动护理学科发展》主题党课。本次主题党课分为“百年光辉、激励前行”及“做学科建设践行者,为健康中国奋斗”两个部分。
孟爱凤主委带领大家回顾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专委会成员要树立良好的学习信念、增强学习意识,作为一线医务工作者,作为南京护理学会一员,要坚持理想信念,认真学习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提升为服务于人民群众的本领,要以满腔的热情为患者服务,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去贡献我们医护人员的一份力量。同时,要加强责任感,增强服务意识。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飞跃发展的关键的阶段,人们的健康意识、健康需求都在不断的增强。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们必须不忘初心,不忘信任,敢于承担责任,增强我们的服务意识。第三,要树立创新的理念,增强务实的意识。医学科学日新月异,创新是发展的源泉,创新更是护理事业进步的必然的、有效的路径。
会上,孟爱凤主委带领大家学习《中国护理事业高质量发展宣言》核心要义,宣言中明确指出,要坚持党对护理事业的全面领导,要大力发挥护理在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健康中的主力军作用。肿瘤专委会成员要做学科建设的践行者,为健康中国奋斗,这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同时《宣言》强调要建设完整的护理学科体系,形成一批中国的护理标准,提升我国护理学科的国际话语权,提升护理人员培养的规模与质量,打造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培养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护理科学家。孟主任指出,目前我们的护理学科建设意义重大,对于护士而言,提供了一个平台与支撑;与医院而言,护理学科建设是医院学科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护理专业而言,是提升护理人员专业能力,提高护理地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推动护理学科发展,需要明确学科定位,建设一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加强护理队伍建设,提升专科护理团队专科质量管理、科研、教育等方面的核心能力,夯实临床护理工作,发挥专科团队的引领作用,开展临床热点问题研究,推动专科护理发展。在工作推进中,要了解在大健康层面护理未来的发展方向,大健康需求为导向,切实发挥专委会的平台作用,推动全市肿瘤护理发展。
随后,专委会秘书、江苏省肿瘤医院护理部张柳柳副主任做《联盟共建模式下“互联网+护理”肿瘤患者全生命周期管理》学术报告,结合医院护理工作开展情况,详细介绍了肿瘤医院充分利用江苏省癌症中心的平台与引领作用,结合健康中国、十四五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等护理事业发展要求,组建肿瘤护理专科联盟,通过联盟共建形式,面对本院及联盟内患者,通过三种形式开展患者管理,一是通过医院自主平台线上会诊、按需线下居家护理服务;二是通过联盟内联动,开展护理专家团队远程多学科会诊,为患者解决相关问题,必要时联盟联动转诊,解决患者的困扰;第三是通过联盟内医疗机构培训、开展帮扶培训等活动提升联盟内医疗机构护理照护水平与技能。这一形式,充分发挥了肿瘤专科医院护理优势专科的作用,为肿瘤患者全生命周期护理提供了专业照护。该模式充分切合了专业会专业引领与促进学科发展的要求;本次分享为与会者开展院内/区域内肿瘤学科建设、全生命周期管理方式的探索提供了参考。
 
 
南京第一医院徐莉护士长进行《CARES工具的使用》学习心得分享, CARES工具旨在解决护士的终末期护理知识不足的问题,帮助他们更充分地了解死亡过程中患者及家属所需要的独特护理。它鼓励护士成为终末期患者及家属的支持者,并根据他们的具体需要来调整护理计划。通过技巧使用,最终达到为生命末期患者提供温暖专业照护的目的。徐莉护士长结合临床案例深入浅出地介绍了CARES工具的几大要素及临床应用。最后以一句话概括了末期患者照护要点“看见即疗愈、倾听即治疗,陪伴为安、舒适则宁”。每位临终者及家人的死亡经理都是独特的,理应得到尊重和支持。肿瘤末期患者及照护者存在身心社灵几个方面的需求,如何让患者及家属在生命的最后一程得到理解与支持,获得温暖专业照护,是肿瘤专委会一直在积极探索的课题。本次分享则为与会者开阔了思路,有助于护理人员在同理与共情等不断改进,以提供照护技能与水平,为生命末期患者的最后一程提供“以人为本”富有同情心的临终护理。
孟爱凤主委在总结时提出,肿瘤专委会成员要继续发挥专业引领作用,继续发挥党员委员的带头作用,进一步落实专委会下半年的各项计划,为推动南京肿瘤护理发展而努力。
我们坚信,在南京学会学会的领导下,肿瘤专委会的全体成员将继续从肿瘤专业本质出发,不忘初心,找准方向,强化责任感、使命感,树立创新理念,做学科建设的践行者,为健康中国、推进护理事业高质量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