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信爱会赢 —记战斗在抗疫第一线的白衣天使们系列报道十三

 

坚信爱会赢

 

—记战斗在抗疫第一线的白衣天使们系列报道十三

 

2020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中华大地肆虐。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医护人员逆行渡厄,不顾个人安危,义无反顾地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一道“救死扶伤”的钢铁长城。

215日,江苏援黄石医疗队到达驰援地的第五天,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六名巾帼英雄刘杰、秦娣芳、马洁、葛玮、夏月、王婷婷郑重的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有着15年党龄的队长田月香说,她已经把队员们的入党申请书递交到江苏对口支援黄石医疗队临时党总支部,她也会和老党员姜利霞一起,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大家服从命令听指挥,冲锋在前、战斗在先,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成为防疫战线中最坚实的壁垒!”

吴卫娟是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外科及NICU护士长,丈夫冯维君是江苏省浦口监狱的民警,这对相识二十年的夫妻,在春节这个本应合家团聚的节日里,却因为妻子作为江苏省首批驰援湖北医疗队队员支援武汉市江夏区中医院而被迫分离。为表达思念和爱意,民警为妻子写下了一封信,他在信中写道:今天看到你的前线感言:金陵好友如相问,一腔热血战疫情!借鉴自唐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的下半联,我为你补上上半联:寒雪连江夜入鄂,江城危急敢逆行。以此,来承载我们战胜疫情的信心,也以此,留做我们相识二十年的纪念!今天我冒雪将老人小孩接回宁了,了却你心中挂念,请在前方安心,

保护好自己,照顾好病人,以最小的损失,换取最大的胜利!

江苏支援黄石医疗队队员张少华,是南京市儿童医院的一位护士长。张少华10日出发的那天,正好是妻子周雪梅的生日。原本约好了,张少华在家烧几个菜,好好给妻子过个生日。周雪梅没想到,过生日的方式却换成了给老公送行。张少华也对妻子怀有深深的内疚,在电话中,他安慰妻子:“等我回来,给你补过生日!"他特意在网上为妻子订了情人节的玫瑰花,弥补自己不能在家陪伴的遗憾。

院感与防护问题,是大家最关心的,其实就是队员们如何做好防护、保护好自己,也可以说,是抗疫期间最重要的问题。进入黄石中医院病房前,大家反复练习穿脱隔离衣。加强自身无菌意识。最感动的还是前线与后方共同努力,后方领导、专家远程指导,最新的知识、最佳的安排,都一点一滴地从三百公里外的南京往这里输送。大后方的温暖,不仅感染到了前线的队员,也同样温暖着后方的家人们,儿童医院党支部带着慰问品去队员们的家里慰问,非常周到,暖心。

 儿童医院医疗队徐胜宏在他的一篇日记中写道: 记得出发前,大家在微信工作群里的那一声声“整整齐齐地去,整整齐齐地回”,所以我给容易健忘的自己,在驻地房间自制了提醒标识,做到无死角的个人抗疫防护。

徐宏胜写道:今天天气有些阴沉,早早的,我们去餐厅吃午饭,出门那一刹那,一缕阳光划破阴霾,从乌云中透射出来,洒在前方,洒在身上,洒在心里!阳光,真好!!大家心情也好了起来,不知道谁说了一句,“今天真得吃撑了,第一次吃这么多!”“我也是,今天打了两盒菜,一盒汤,都吃完了”!真好,战友们!加油,战友们!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男护师顾德玉作为第三批江苏援助湖北医疗队队员出征,他和队友们被分配到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顾德玉在危重症隔离病房任护理C组组长。每隔36小时上一次班。早班是最忙的,不少患者都要开始输液、打针,一天的用药基本在上午完成,用药多的患者会持续到下午。给患者穿刺是困难的,戴着5层手套,手感很差,隔离服护目镜影响了看东西的清晰度,有时候需要两个人一起才能穿刺成功。

每个护士管36位患者,没有护工,没有清洁工,病房内所有消毒、护理、清洁工作,包括一些生活不能自理的重症患者的大小便,换尿不湿,擦洗等都要护士们帮他们完成。

相对于医生来说,护士们与患者近距离接触的时间更长,更容易暴露,心理压力更大。

患者经受病痛折磨,而且缺乏亲情陪护,心理压力也很大,护士们要及时做好他们的心理疏导,鼓励他们。

每天高强度工作,下班时工作服和内衣已经全部湿透,脸上、手腕上都是深深的勒痕。

他们没有怨言,在用生命和职责守护着病人,迎接春回大地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