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信爱会赢 —记战斗在抗疫第一线的白衣天使们系列报道十五

 

 

坚信爱会赢

 

—记战斗在抗疫第一线的白衣天使们系列报道十五

 

2020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中华大地肆虐。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医护人员逆行渡厄,不顾个人安危,义无反顾地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一道“救死扶伤”的钢铁长城。

江苏省肿瘤医院护士吴雷是江苏支援黄石医疗队物资保障组成员之一,他们承担着316名江苏援黄石医疗队员的物资保障供给工作。经常穿梭于酒店,库房和医院之间。只要有供货车到,保障组就要一起下货,审核,分类登记;只要有医疗队领物资 ,就要随时到库房保障。因为他最年轻,库房钥匙掌管在他的手里,吴雷成了300多名医疗队员的“内当家”。保障组24小时随时待命的工作。有一天凌晨1点多休息,早上7点被电话叫醒,没有来得及洗漱直接来到库房,紧急准备物资。到下午1点多才顾得上吃早饭。一晃又到了夜里12点,感觉时光飞逝。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感觉自己像充足了电。他在日记中写道:我感到既辛苦又充实,对后勤保障岗位有了新的理解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后勤保障是抗疫工作的第一关,保障医疗队的300多名前线战友物资供给和安全,岗位也同样重要。这确实是一个需要体力的工作,而我正年轻力壮!

浦口区中心医院的刘见芸在家人的支持下她勇敢地投入驰援武汉的大军。身体素质、技术能力都过硬的她,刚到疫区时也有过短暂的忐忑,但是,她迅速适应武汉的工作和生活。上岗后,因为层层叠叠防护服的包裹,很多小伙伴出现了不适症状,有的感觉闷气,有的感觉恶心呕吐,有的甚至上火流鼻血,刘见芸的额头被护目镜捂出了湿疹……面对这些,小伙伴们并没有气馁,坚强勇敢地克服着!在工作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比如护目镜压松了怕暴露、太紧了怕压疮;比如上班前两小时就不敢喝水了;比如给病人输液的时候,因为带了两三层手套,手感笨拙不便操作;比如穿着厚重的防护服走路就像大白一样必须小心翼翼等等。她时刻谨记领导的叮嘱:穿脱防护服一定要小心谨慎,要烂熟于心,容不得半点马虎,必须按照墙上的指导一步一步来!作为小组组长,闲余时间她会参加新冠防护知识培训,也经常会和其他组长讨论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难题并想办法解决。她每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关注疫情相关信息,真心希望这些病人一天天好起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这段时间有好多病人陆续康复出院了,她们甚感欣慰。

1998年出生的蒋文是江苏省人民医院浦口分院驰援武汉医疗队中最小的一名队员,来到武汉后,她通过培训、学习,尽快调适心理,很快地适应了工作和生活。这次医疗队对接同济医院光谷院区。下午她们抵达院区,进行培训,熟悉环境。傍晚刚回酒店尚未休息,又接紧急通知,晚上病区开始收治病人。在护士长排班还未出来时,她在房间里一遍又一遍地观看和练习穿、脱防护服视频。此外,从感控的角度,她划分了每天需消毒和休息的区域,完善物品摆放,将衣服都准备好,以备随时出发。第一次上岗她上的是出口班。出口班的工作职责就是从清洁区进入缓冲区,由缓冲区进入清洁区和最后一道关口的消毒工作,责任重大。在这里,她说的最多的话就是:“为了家人,我要消毒干净一点!”。

近日,东部战区空军医院增派医务人员支援湖北抗击新冠肺炎,40名护理人员于217722领命出征。他们中有孩子才刚满周岁的年轻妈妈,有慢病缠身、定期需要买药复查的年迈父母的女儿,有军嫂、警嫂……。但接到命令后他们没有一个人退缩,哪怕是一点点的迟疑,让全院护理人为之感动。张晶,是队员中孩子年龄最小的妈妈。原本出征名单中并没有她,而她毅然决然多次请战。出征前夜1900-21:00是队员自由活动时间,大家纷纷出去购一些生活用品,而张晶悄悄溜回家再看一眼襁褓中的孩子又匆匆返回了医院。5:20组织誓师与送行。在黑压压的一片送行人群中,张晶一眼看到了那个被爸爸裹的像粽子一样的娃,瞬间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爱人说:我想让孩子看看英雄妈妈的样子,走的急没来急喂他,说着从怀里拿出还热乎着的奶。张晶接过奶心里满满都是愧疚。喂完奶后张晶迅速整理情绪,登车后还不忘大声对窗外的孩子喊道:八喜,等着妈妈,妈妈一定会平安回来。

陆找兄,军队文职人员,也是一位两个孩子的妈妈。接到命令的那一刻,她什么也没想立刻收拾起了行李。当爱人问到两个孩子怎么办时,她才突然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平时爱人也忙,都是两人互相腾时间照看孩子。这一走,他一个人是肯定忙不过来的。“没事,把我妈接过来”,找兄的话音刚落爱人就连忙下楼发动车子。连夜驱车四个多小时,凌晨三点多快到盐城时才发现城封了根本进不去。辗转了好几个高速路口都进不去。爱人实在是一筹莫展束手无策,只能电话联系找兄:要不你跟领导汇报一下,能不能换个人?找兄一听“绝对不行,谁家没有孩子,谁家没个困难”。静了五分钟后找兄突然想到打12345市长热线吧,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她拨通了电话并说明了情况,最终在市政的帮助下,由县领导将其母亲送出城。这才保证了陆找兄的顺利出征。

八一护理部的倪娟,现在是火神山医院感染四科一病区护士长。在她的病区有一位75岁的聋哑老人患者。火神山医院的护士们通过网络找了一位专业的手语老师来“辅助”治疗。医护人员每天查房都会与老师视频,三方沟通交流,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不久前,一筐筐满载着湖北秭归38万人民深情厚谊的橙子不远千里送到了第三支国家中医医疗队位于武汉市江夏区的驻地。让队员们感动不已的是,框里的橙子上面还有一封《致武汉“抗疫战士”的慰问信》,字里行间,饱含深情。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护士曹晶晶是这支队伍中的一员,这次与她一起来到江夏区大花山方舱医院的还有她的四位同事。她建议给秭归的同胞们回一封信,立刻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响应。于是,由曹晶晶连夜代笔,以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第二批援湖北医疗队的集体名义,给秭归县同胞以感谢信的方式写了一封回信。队员们在信中对秭归人民的爱心行动表示由衷感谢和崇高敬意。表示这份爱心极大地鼓舞着大家在此次战疫中冲锋在前,众志成城,誓死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江苏湖北一家亲,兄弟姐妹心连心,奉献爱心,收获希望!携手同行,共同抗疫!万众一心,决战决胜!

214日,第三支国家中医医疗队正式进驻江夏区大花山方舱医院,这也是由国家中医医疗队接管的第一个方舱医院。“进舱前虽然做好了各种准备,但是穿上一整套防护用品之后,还是需要适应,虽然我没几天就‘破相’了,但是忙起来就把所有的不适感都忘了。”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护士王慧敏介绍说,大家准备工作细致到各个细节,比如主动搜集整理学习武汉的方言,对于一些习惯说方言的患者,与他们用方言打招呼,让患者们感觉很亲切,家常式的交流更有利于配合医护人员们的工作。曹晶晶说:“对于轻症患者,除了常规护理,更需要的是心与心的交流与沟通,这里像一个大家庭,我们都是这里的一员,我们也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为了健康而加油!”

希望春暖花开的时候,湖北早日迎来抗疫成功的消息,这里的患者们都能重获健康,一起与春天有个畅快的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