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信爱会赢
—记战斗在抗疫第一线的白衣天使们系列报道十七
2020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中华大地肆虐。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医护人员逆行渡厄,不顾个人安危,义无反顾地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一道“救死扶伤”的钢铁长城。
黄婷是南京鼓楼医院援武汉第一医院医疗队队员,每天两点一线的生活,最让她期待的是路过武汉长江二桥的那短短的几分钟时光。窗外江面平静,三两轮船缓缓随波而行。她知道,这江水也曾流过她生活的城市——南京,每每想到这里,她便忘却了面对疫情的紧张和不安,平静的内心充满期待。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她为两次申请援汉的决定感到庆幸,甚至觉得自己应该再早一点来。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但她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全国各省各市千千万万名医务工作者奋不顾身,和死神赛跑,抢回更多的生命。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我们一定会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阻击战!她在日记中写道:武汉,加油!未来,我定要登黄鹤、游东湖、逛武大、品美食,去看看,你最美的模样!
郑侠是南京鼓楼医院援武汉第三批医疗队第五护理组组员。2月17日是她参与战斗的第四天。1:00进仓后,15床老红军高烧不退,汇报医生后,遵医嘱定时给予温开水鼻饲。鼻饲是近距离操作,护士长问她:“怕不怕?”她说:“不怕。”来武汉之前,在医院的出征仪式上,护理部陈雁主任说:“我们是最勇敢的人。”她觉得勇敢就是在很害怕的时候,还能去做正确的事。做好防护后,护士长陪她一起进入房间,她觉得很安心,一点都不害怕。之后大家一起协作,帮助老人翻身拍背,更换尿不湿。
比起第一天的紧张,现在所有队员都很从容,穿脱隔离衣熟练了很多,节约了很多时间。同时,对于所管病人的病情也很了解,护理病人更加得心应手。对于武汉市第一人民医院的电脑操作系统,也已经能够熟练掌握。当然,最重要的是,掌握一个原则,只要自己防护到位,就跟在普通病房一样操作,不用害怕。
由于身体状态不佳,护士长主动帮她代班,让她多休息一天。她非常感激。她说:“当我们做了去保护别人的决定时,也被别人用心保护着,离开家,也很暖。”
张玉是东部战区总医院的一名文职人员,接到抽组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的消息后,她请战、出发。在武汉的第16天,她更新了第一条朋友圈:“我在这里一切都好,谢谢大家的关心!顺便给大家看看我短发的样子。”照片中,剪了长发的张玉干净、利落,像个男孩子,她说“头发总会长出来的!”“你或许不是一个称职的母亲,但是你一定是个称职的护士,希望你们可以早点回家!”做完治疗,一位患者握着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员张玉的手,心疼地说道。
胡玉是南京市浦口区中心医院胸外科护士兼总带教,专业本领过硬、临床经验丰富的她在报名医院驰援武汉医疗队后,立刻被选中,成为出征武汉疫情防控前线的一员。医疗队于2月9日下午乘坐包机前往武汉,胡玉姣接到通知后只有不到10个小时的准备时间。匆忙有序地收拾好行李,9日一早胡玉姣请理发师剪短了自己的一头秀发。“可惜了我年前新做的发型”她开玩笑地说,这象征着一切从“头”开始。到达武汉,刚开始工作时她遇到了一些困难,比如穿防护服,有时候会有胸闷,恶心想吐的感觉。她自己总结经验,抓紧休息时间多做运动,增强体质,适量增减衣物,不断调整,努力适应。目前,胡玉姣每天负责11-13个病人,工作内容主要是治疗和基础护理。当胡玉姣被问到来武汉害怕吗?她回答说:“我一点都不害怕!有关心惦念我的家人,有并肩作战的小伙伴,有鼎力支持我们的领导,有积极乐观的心态,我一点也不害怕!”
李安琪是浦口区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的护士,到达武汉第二天她就进入重症病房工作。她积极帮助队友们熟悉医疗设备,培训他们如何使用呼吸机、监护仪等设备。就在李安琪第二次进入隔离病房工作前,感觉胃部有些不适,但凭借自己的经验判断并不会有太大问题便开始消毒、换防护服,进入病房。一小时过去了,李安琪越发觉得缺氧胸闷透不过气来,只好缓缓坐下休息。她感到胃里持续翻滚,忍耐着尽量不让自己吐出来,想着再坚持一下,再过一小时就能出隔离区了,不能给同组其他同事增添麻烦,也不想浪费整套防护服。她自我安慰着:“再坚持一会儿,我一定可以坚持的!”但事与愿违,她感觉头越来越晕,胸口越来越闷,全身衣物被汗水浸湿了,一下没忍住吐了出来。因为口罩戴得很严密,瞬间觉得自己不能呼吸了。同事发现不对劲,立刻协助她出病区脱掉口罩和防护服,这才得到缓解。她清醒后的第一反应却内疚不已:“还是连累同伴们了。”
李安琪目前负责隔离病房内13位病人,因为无家属陪护,除治疗外,还要为他们做生活护理。工作量非常大,但是李安琪感觉很自豪,她说:“我在这里很好,会好好保护自己,我要坚持到底!相信我们一定可以战胜疫情!
英勇战疫,白衣战士们在不懈地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