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会动态 » 学术交流 |
心血管护理专委会二季度学术活动顺利举行 |
南京护理学会心血管护理专业委员会二季度学术活动顺利举行
为促进南京地区心血管护理的交流发展,提升临床护理实践能力,南京护理学会心血管护理专业委员会于2024年6月7日下午在东部战区总医院开展二季度学术活动,专委会委员和心内科护理骨干共计60余人参会,活动由副主任委员邹莺、委员徐明星和严琴主持。学术活动后,全体参会委员参加了护理学会党支部的党建活动。
首先,会议邀请了东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的刘挺松副主任医师给各位护理同仁介绍了《冠状动脉生物可吸收支架的临床应用》,讲解了生物可吸收支架的研究现状、临床应用和未来发展。冠脉生物可吸收支架由聚乳酸高分子聚合物制成,在人体内3年左右可完全代谢降解,不影响血管再次治疗和核磁CT等影像学检查,实现了“介入不植入”的治疗理念,相关研究证实在部分病变类型中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冠脉生物可吸收支架以患者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为冠心病患者重获健康再添一道有力保障。
随后,江苏省人民医院心内科护士长温高芹为大家分享了《心力衰竭患者的容量管理》,温护士长根据《心力衰竭容量管理中国专家建议》、《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容量管理护理专家共识》和团队开展的心衰系列研究成果,结合临床个案,向大家阐述了容量状态评估、容量管理目标、容量管理措施和个体化容量管理方法。通过学习和实证,帮助大家了解容量管理的评估方法和护理要点,今后为心衰患者实施更精准的专业照护。 最后,东部战区总医院秦淮院区的徐明星护士长带领护理团队讲解并演示了专科护理操作《心电监护仪的使用》,通过查阅国家行业标准、系统评价、相关指南、专家共识、证据总结等19篇文献,凝练了心电监护报警参数的设置,包括心电监护报警设置的原则、心率心律血压呼吸的报警设置方法、监护报警的处理等。其中结合心血管病人的特点,强调了起搏器、心律失常、主动脉夹层、高龄患者的报警设置范围和优先级别。
最后,常芸主委总结表示:第二季度学术活动紧贴临床护理,相信对大家的工作有所启发和帮助,希望我们能更加关注临床护理问题和患者需求,积极开展调查研究,注重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从中、西医多路径实践探索,为心血管循证护理和专业发展添砖加瓦,为提高患者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贡献应有的力量!
学术会议结束后,专委会组织委员们参观了梅园新村纪念馆。梅园新村17号、30号、35号是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在1946年5月至1947年3月间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机关驻地,也是周恩来总理、邓颖超同志办公和居住的地方。进入展馆,一件件历史文物、一张张珍贵照片、一段段真实史料,让我们重温了老一辈革命家坚守信仰、英勇奋斗的峥嵘岁月,更为他们舍生忘死、前赴后继的精神而动容。结合正在进行的党纪学习教育活动,我们更要以革命前辈为榜样,从他们身上汲取力量和智慧,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精神境界、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以实际行动坚定维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