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会动态 » 学术交流 |
重症患者康复系列专题讲座总结 |
重症患者康复系列专题讲座总结
“春愈金陵·生命重建”,四月的金陵春和景明,值此希望萌发之际,重症护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们齐聚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开展重症康复专题系列讲座。本次系列课程围绕重症患者康复为核心议题,为患者点亮科学康复的灯塔,为护理同仁搭建多层次、多维度的学术交流平台。专题讲座特邀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护理及康复团队,聚焦重症患者康复诊疗体系,开展深度解析。从理论规范到临床实践跨越,涵盖胸肺部康复等核心内容,创新设置"重症患者移位训练工作坊"实践模块。通过沉浸式实操演练与即时反馈机制,助力护理团队精准掌控"黄金康复窗"关键节点,系统构建全周期康复管理的闭环思维。
课程伊始,南京脑科医院史广玲副主任委员率先领学2025年全国“两会”核心精神,通过解读“创新主导的生产力质态”将康复实践与创新生产力深度融合,从基础定义到核心特征系统性透视,强调在重症护理领域建立“全要素创新生态链"的重要战略方向”。从政策导向、临床转化、人文关怀三个维度,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重症康复护理提供了创新思路。
随后进入学术盛宴环节:重症康复领域三大专题重磅开启——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钱淑媛护士长结合最新《重症康复临床实践指南》,通过典型案例剖析与循证医学证据,带来《重症患者康复经验交流:从指南到落地》主题讲座,深度解读早期介入时机与多学科协作;系统梳理各类疾病患者的康复管理精髓,倾情分享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多学科协作的康复诊疗体系。着重阐释构建ICU早期活动EM文化的重要性;以患者个体化评估数据为核心导向,个体化生成精准化每日训练方案,构建涵盖动态化调整策略与多维效果追踪机制的全周期闭环管理体系。依托智能化康复训练系统,集成多级渐进式康复设备集群实现阶梯式功能强化。深度解析神经重症、呼吸功能障碍、心脏术后及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等特殊情况早期康复的黄金干预窗口,特别剖析危重症患者早期康复的临床路径与风险管控要点。为临床实践提供基础。
胡正永康复治疗师则以《胸肺物理治疗》工作坊揭秘呼吸康复技术精髓,通过高频胸壁振荡、气道廓清技术现场演示与观众互动,加强学习效果。治疗团队现场演示自主呼吸循环技术(ACBT)的三阶段操作范式,重点解析高频振荡设备频率参数与患者胸廓顺应性的匹配原则,并通过雾化吸入联合膨肺振动技术呈现分泌物松动-排出全流程。运用呼吸力学监测仪实时反馈学员演练数据,使学员直观掌握肺部体疗技巧。
陈洁护士长团队打造沉浸式《重症患者移位训练》工作坊,通过智能康复训练床、智能训练轮椅等设备深度融合教学场景,组织学员开展学践交融的互动研习。团队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生动还原临床操作要诀,并引入天轨系统攻克卧床患者自主翻身、俯卧位与床椅间安全转移等临床实践,系统性呈现现代康复技术的创新应用体系。
三位专家联袂呈现理论实践交融的学术盛典,现场通过实时动态捕捉系统实现操作细节全景呈现,学员通过分组轮转模式深度体验三大工作坊,形成"学-练-评"闭环学习体系。 本次学术交流的圆满收官,在南京危重症护理领域成功搭建起专业化交流协作平台。南京护理学会危重症护理专业委员会将持续完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推动护理循证研究与临床决策的深度耦合,加速危重症护理服务向数字化、个性化方向迭代升级,为健全社会健康服务体系注入创新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