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会动态 » 行业新闻 |
疫情期间南京地区开展的互联网+护理服务 —抗击疫情系列报道四十三 |
疫情期间南京地区开展的互联网+护理服务
—抗击疫情系列报道四十三
疫情期间,南京地区各级医疗机构的护理团队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同时,勇担使命,坚持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上门为行动不便的患者提供更换胃管、静脉采血、导尿、维护PICC导管、换药等护理服务,解决护理问题。截止3月9日,提供服务354例次,为民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当南京地区根据疫情采取二级防控措施后,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互联网+护理服务”带来的风险,上门提供服务的护理人员均认真做好二级防护。南京护理学会立即制订了《加强疫情防控期间互联网+护理服务防控关注要点》下发各级医疗机构,从组织管理、人员培训、防控管理、居家管理等四个方面指导严格落实综合性防控措施,遵守“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原则,做好科学防控,防止疫情输入、输出、蔓延,控制疾病传播,确保互联网+护理服务安全、有效地开展。 栖霞区医院护理部主任吴春英安排专人梳理互联网+护理服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工作流程,制订了栖霞区“互联网+护理服务”患者就诊流程图,互联网+护理服务”工作人员工作流程图以及“互联网+护理服务”患者感染排查流程图,细化措施,规范服务流程,确保患者及医护人员安全。为每一位上门的网约护士配备隔离衣、护目镜、口罩、医用手套、鞋套等防护品。
2月10日,临近下班时平台接到一位患者的订单。老人患糖尿病足多年,因伤口持续感染,儿子很是着急。希望有护士能上门进行换药。马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王护士长接到派单后,二话没说接下了任务。她评估患者后与家庭医生共同确定方案,迅速准备换药包,做好个人防护,亲自上门为患者服务。
服务结束后,高苗护士还向周女士及家属讲解了婴儿护理及新冠肺炎防控等知识。 南京同仁医院居家护理中心成立于2011年12月,目前可以上门开展包括伤口护理、管道护理等项目。春节期间,居家护理中心共接到上门服务订单3例,护理人员均在认真评估后,在二级防护的基础上为失能老人患者提供了上门服务,守护了老人们的生命安全。 ![]() 患者张奶奶现年90岁,患有阿尔茨海默症,长期卧床,使用胃管1年,居家护理中心接到了张奶奶女儿申请上门为张奶奶重新置入胃管的服务订单后,接诊护士立即评估,确定患者必须进行胃管置入,否则将影响患者的生命支持。考虑到特殊时期,立即向护士长进行汇报。当时抗疫工作已经进入一级响应阶段,春节期间在岗的护理人员全部调动在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对于患者的家庭情况,有无疫区接触史等情况无法确定,护士长与护理部进行了情况汇报。护理部接到信息后非常重视,立即与院感科对接后梳理相关防护流程,要求按二级防护执行,必须保障护士及患者安全。护士长与家属签署居家护理服务协议和无接触疫区人群的承诺书后,护理人员按照约定的时间,在二级防护的基础上,监测了患者和家属的体温,为患者进行了重新置入胃管的操作。操作完成后,护理人员将返回医院进行了物品和个人的终末处理,并告诉家属对接送护士的汽车进行开窗通风和擦拭消毒。家属也表示非常的感谢。 在秦淮区,有一群“花木兰”,冲在抗“疫”前线,通过“互联网+护理服务”,为社区居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中华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长张凡二话没说,先和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又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外科医生确定护理方案,随后迅速准备好换药包、做好个人防护,上门为患者服务,一直忙到晚上7:30。
疫情无情人有情,各级医疗机构通过有力的科学防控、精准的统筹施策,互联网+护理服务从不停歇,护理人员用自己的真心、细心、爱心、呵护传递温度,为民众提前带来春天般的的温暖。 |